不同等级城市群的功能、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同的,国家层面的政策作用强度也不一样。现在在优先建设的5个国家级特大城市群里,提出把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国家发改委5月3日在其官网发文指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并报国务院审批。北部湾、中原等城市群规划已纳入年度工作安排。
自“十一五”以来,城市群就被作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
在“十三五”规划中,城市群建设进一步加大步伐。国务院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9个城市群,分别为: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提升山东半岛、海峡西岸城市群开放竞争水平;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展壮大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引导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形成更多支撑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中国社科院城市所研究员牛凤瑞认为,当前城市群建设的最大难题是城市之间产业的协调和互动。
“十三五”城市群大修编
发改委5月3日的文章称,为优化提升东部地区城市群、加快培育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开展跨省级行政区城市群规划编制。
其中《哈长城市群发展规划》于今年2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努力将哈长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宜居宜业的绿色城市群。
《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于今年4月报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城市群以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为目标,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十三五”时期建设的城市群,不少内容相较“十二五”有了重大调整。
比如,在“十二五”期间,合肥属于皖江城市群,在“十三五”规划中,合肥加入长三角洲城市群,皖江城市群未在规划之列。
而“十二五”时期的环渤海城市群,被分拆成山东半岛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和辽中南城市群。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城市群被并入到京津冀城市群。而京津冀城市群还包括了山东德州。
此前很多专家就提出,环渤海城市群意义不大,因为辽宁和山东的城市与京津冀的城市互动较少。
另外,即将编制的北部湾城市群包括了海口、湛江、南宁等地区,这较最初北部湾城市群的构想仅仅限于广西的也有了较大调整 。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研究员方创琳告诉记者,最初构想的是20个城市群。这些城市群级别不一,首先要建立5个国家级的城市群,其次是建立9个区域性的城市群,第三个层次是建设引导培育6个地区性的小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