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因素:水压力、人均CO2排放量、PM2.5浓度、能源禀赋和煤电规划。对各项指标进行统一的标准化处理后,两个层面的指标均采用百分制计数,评价分数越高说明国别合作评级越高,相应风险越低。
从结果可以看出,东南亚国家在宏观和行业层面的综合评价较其他地区的国家要高,属于优先开展合作的国家;其次是中东欧国家,宏观投资环境的评价较好,将是我国对外能源合作的主要对象。
绿色标准成为获得融资的门槛条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很多属于IDA援助对象,煤电作为具有竞争力的发电技术可以很好地保障经济发展所需的电力供应。“一带一路”绿色电力合作,优先目标是提高沿线国家的能源效率,坚持低碳原则,在经济可负担的地区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在煤电为必需电源的国家发展清洁高效煤电。
在能源低碳化和全球气候治理的大背景下,煤电海外项目融资的国际审核标准愈发严格,如2015年OECD《官方支持出口信贷安排》发布了控制煤电海外项目出口贷款的新规则。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考虑煤电投资的三种情况:项目将取代现有的更低效的产能;项目对完善电力系统建设并提升其可靠性是不可或缺的;该地区不存在可行的或经济上可负担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在低收入国家。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和欧洲复兴发展银行的政策也同样是,只有在缺乏可替代能源的情况下才为煤电提供融资。
从国际公共组织和金融机构出台的众多境外投融资指导方针来看,电力项目合作的核心是发电技术标准和污染排放绩效,这两项也是获得融资的门槛条件,如果无法达到国际或者当地环保标准,将面临严重的经营危机甚至国际负面影响。
中国的燃煤发电技术和环保标准均处于先进地位,较为严重和水资源压力巨大的国家,在煤炭高效清洁利用和节能技术领域有很好的合作前景;同时还要因地制宜地输出中国的能效标准、技术标准和绿色信贷标准,建立适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能源新体系和标准规则。
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煤电清洁生产标准,为了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煤电合作的较低技术和环保标准应达到Ⅱ级基准值;在水资源压力较高、空气质量较差的国家要执行较严格的Ⅰ级标准。
差异化对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电投资需求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电力系统规模和电力结构差异很大,对于煤电投资的需求和技术标准差异化明显。例如印度、越南和印度尼西亚等煤电大国对于大容量、高参数的先进煤电机组需求很大,但对于泰国、蒙古国、土库曼斯坦等电力系统规模较小的国家来说,高效率、清洁的小机组就可以满足当地需求。因此,除了上述的煤电技术标准之外,还要以满足所在国电力系统需求为前提,考虑投资机组容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