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国网信通产业集团将通过芯片、智能终端、数据中心、基础资源商业化运营加速新型基础设施赋能,持续开展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与应用新探索,打造能源数字孪生体,促进数字技术与能源技术融合。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业态模式将改变中国的经济产业布局和生产消费模式,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将使需求侧和负荷侧高度开放,从而推动我国能源行业体制的改革。
数字化转型是“持久战”
一位资深人士表示,如今,能源行业更关注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纷纷将数字动能的开发列为核心工作,对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面临较大挑战,从销售端传递而来的是动态化、持续化的过程,无法一蹴而就。能源企业需要打破用户对能源“服务简单、产品单一”的传统印象,打造以高科技为手段、以数据为动能、追求多元服务、敏捷响应客户需求的新型能源科技服务企业。
谈及电网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难题,国网信通产业集团项目管理中心重点项目管理部经理张津铭直言,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数据体系标准问题。国家电网公司不同部门之间存在一些业务交叉,部门职能不同,统计数据口径不一致。比如,电表卡编号,在电网营销部门来看,是客户唯一的身份标识,而在电网设备部眼里,只是电表设备的标识。两个部门对编号认知的差异导致具体设计业务系统或应用时,两边无法融合。“15年前,我们就开始牵头做国家电网公司整个数据标准化工作,因为数据庞大复杂,目前此项工作还在进行中。”
“其次,数字化转型需要企业高层统筹。”张津铭坦言,“数字化的核心是解决赋能业务。如何赋能应用场景、确定核心供应商和产品、提供新动力、扩展延伸业务等,都需要数字精细化探讨和摸索。”
据悉,电网企业所面临的标识问题在我国其他行业也普遍存在。当前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我国制造业门类、体量相比,覆盖范围还不足,因此标识解析体系各级节点的建设还要拓展覆盖范围、完善节点布局。目前,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意义。工信部今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3年)》就提出,促进数据流动,推动平台间数据互联互通,建立标准机制,推动平台间数据字典互认,建设统一的工业数据、算法模型、微服务等调用接口。
免责声明:文章摘自【中国能源报】,本站“行业资讯”板块内的信息均转自其它平台,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最终解释权归原著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联系电话:021-62280099